我把水族文化带到了台湾
王天国
我是汉族人,山东省威海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威海中华美术研究院院长。退休前在新华社山东分社科技新闻报做记者编辑工作。早在十多年以前,我就和水族的古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在2011年十月,我采访北京著名书画家、雕塑家韩美林老师的时候,他送给我一幅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书法作品。就是这幅东巴文书法作品启发我找到了三都水族的古文字。通过多年的采风研究之后,我悟出一个道理:中国的书法之所以能上升为艺术,关键是书法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这就是儒释道文化。因为,孔孟的儒家文化为书法艺术培育了温文尔雅的品质,佛陀的佛家思想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慈悲为怀、修心养性的滋养,老子的道家精神为书法艺术创造了崇尚自然、摒弃雕琢的观念,所以,中国的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最终成为中国的国粹。而水族的古文字靠着手抄本传承了几千年,成为中国象形文字的“活化石”,2002年水书抄本被国家档案局批准列入“中国首批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藏书,2006年水书习俗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后,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水书可能会出现青黄不接和濒临灭绝的境地,所以水族地区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对水书的抡救和传承工作。那么,如何将水族古文字传承下去呢?我通过研究中国汉文的书法,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书法艺术,都是以“书法”这种传统艺术在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进一步说是书法艺术在延续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因此,书法艺术不单单是汉字的专利,我们完全可以把水族古文字请下神坛,走进中国的书法艺术世界,用书法去诠释水族古文字和水族先民的真实心灵,用书法艺术去传承和延续水族古文字的伟大生命。应该说,这是一条保护和传承水族古文字的一条重要途径,正如国学大师林如堂先生所说: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所以,我亲自登门求教贵州民族学院、水书研究专家潘朝霖教授,联名写出了《请下神坛,走进艺术》的论文,又和贵州省水家学会胡品荣会长共同探讨,撰写出《穿越时空,走进书法》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海内外报刊公开发表后,得到书法界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最使我难忘的是,2012年4月18日,我的水书作品两岸巡展启航展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大会堂得到成功举办。我也从此走上了“水书作品海峡两岸巡展”的不归路,一走就是三年半时间(1260天)。
我为什么选择把水书艺术跨洋过海带到台湾宝岛呢?大家都知道,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最完好的地区,台湾同胞也是最喜欢接纳中国传统文化的岛民。但我坦率的告诉大家:在三年半的两岸巡展期间,我虽然没有像毕加索那样穷死,但借着路费回大陆是有的;虽然没有像曹雪芹那样饿死,但躲在旅馆里用咸菜拌方便面吃也是有的;虽然没有像聂耳那样累死,但是累到打点滴拔火罐还是有的。一句话,这三年半时间,我尝尽了苦辣酸咸的日子,也领略了鲜甜脆香的味道。开始的六次台湾展览交流,不但没有分文收入,还搭进去十多万元的差旅费和装裱费,费了时间,赔了金钱。社会上更是议论纷纷:威海有人说,王天国凭着威海的海鲜不吃,跑到贵州的山沟里吃辣椒,写什么水书,肯定是脑子灌进海水了;水族也有人说,老祖宗都没动过水书一个字,王天国一个汉族人还想把水书写成书法,有点难!但也有一位三都县农村姓王的水书先生说,我们乡的水族人大多都姓王,这个王天国能把水书写成书法还带到台湾,说不定他的祖上就是从我们这儿走出去的,有点血脉。这时候我认识了一位大贵人,他就是台湾的星云大师,联合国批准的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的会长,一生致力推广“人间佛教”。我拜读过星云大师30多本著作,其中有这样一句禅语:“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大师的禅语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为什么就不能做个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呢?
于是,我沉下心来重新调整了思路,调整了作品,创作出一批新的水书艺术佳作。今年一月、五月、八月我再次以新的面貌、新的作品出现在台湾时,引起了海岛上收藏界、企业界、宗教界的高度重视,老一辈书画大师和书画界的新老朋友给予了很高评价。台湾历史博物馆黄光男馆长说:把少数民族文字写成书法,是对古代文明符号的一种体认和感悟,产生的是一种艺术共鸣,传播的是民族文化,挽救的是民族生命,值得提倡。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江明贤教授看了水族图腾水墨书写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毕加索鼎盛时期的作品是受到非洲图腾的启发,而王天国水族图腾水墨艺术是一大创举,我们也可以把台湾原住民的图腾演绎成水墨艺术。特别是在台北市101大楼中华艺术馆展出时,正在台湾访问的山东省政府赵均田副省长亲自来到展厅参观指导,赵省长鼓励我说:山东省的汉族书法家把贵州省的水族文字写到了台湾的最高大楼中华艺术馆,这是贵州人的福气,也是山东人的骄傲,更是水族人和汉族人的缘分。台湾儒释道教育学院大圆院长看了星云大师对我的108幅水书禅语后非常感慨,她说:星云大师是当今世界著名佛教专家,习近平主席曾三次接见过星云大师,你今天能用水文书法写出108句经典禅语,太有意义了,这对中国的佛教事业是一大贡献。事后,经过反复磋商,大圆院长与我正式签订了在台湾新北市开办“王天国水书艺术馆”的合同,2016年下半年正式开馆。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三都县的九阡酒,是中国政府官方唯一指定祈福专用酒,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已经名声在外。今年9月,我把喜欢水文书法的台湾百茶文化园的董事长引进到三都县进行考察,第一批九阡酒于十月上旬出口到台湾,并且还签订了收购三都鱼腥草和野生葛根等农副产品的出口合同。台湾接受了水族文化,水族的产品就能走进了台湾宝岛。当然,台湾的儒释道文化也成就了我的水书艺术。
三年半的海峡两岸水书巡展,我总结出如下三点体会:
一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水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水书、马尾绣和端节文化,可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水族的门开的有点晚,也有点慢,坐在千年文化的大山上,却不知道水书这个大宝贝。四年前,日本大阪市邮票公司设计师在和我探讨邮票设计时,要采用我创作的水书“龙”字作为日本龙年的邮票。我听了以后很直白地说:这个“龙”字是我们少数民族的象形文字,代表不了中国文字。那位设计师很坚定地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它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我当时大吃一惊,连小日本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我们还是端着金碗吃饭,抱着元宝睡觉。如今,水族的水书、马尾绣和端节文化早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明白:商品有价,文化无价。水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它是我们水族的生命,是我们的名牌。带着水族文化走出去就是成功。
二是,让艺术回馈于生活。我们水族的象形文字和图腾文化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创作的水文书法“龙游日月潭,凤飞月亮山”,被台湾小故宫博物馆收藏;我设计的“龙”、“凤”两个象形文字被日本和加拿大邮票公司采用出版,发行于全世界;我根据水族图腾设计的“三鱼图”被美源服装公司选为商标LOG,今年两岸首届儒释道文化高峰会上30多位书画家穿的文化衫就是用“三鱼图”设计的。大家都知道,我们水书的造字原理,除了与汉字相同的图画、象形和意象三个原理之外,还有一条就是汉字的反书。正是这四种特殊的造字原理,启发我为佛教创作出108个不同的“佛”字,获得大陆和台湾两岸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并被台湾旅游产品开发商购买,第一批“108佛”陶瓷看盘已于八月运抵台湾投放市场。我用水族文字和图腾设计的文化衫、衬衣、唐装也相继投放台湾市场。我认为,用艺术装点生活是最美好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要反馈于生活,反馈于社会。我们期待,水族文化早日走进生活,走向市场,走向世界,让文化艺术提高我们生活的品质和生活的质量。
三是,上下一条心,下好一盘棋。要让沉睡千年的水族文化走出大山,走进艺术,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水家全民族上下一条心,一股劲,集中精力下好一盘棋。三年多来,每当我徘徊在十字路口时,贵州省水家学会的领导、黔南州政府及三都县委县政府和山东省政府、威海市政协的领导,总是给我鼓励加油。在深圳文博会上,三都县政协的韦成念主席认真询问我两岸巡展有何困难;在山东青岛挂职学习的三都县委宣传部覃友寿部长两次接见我,听取水书陶瓷创作的汇报,探讨在三都水族博物馆建立水书艺术馆事项;山东省的两位副省长亲自参加我在北京和台湾的水书展览,使我万分感激。新闻媒体单位更是给了我大力支持。全国政协的报刊和中央民革的《团结报》给予全面指导;中国评论网聘我为艺术总监;威海市政协的报刊连续三年进行系列报道;黔南日报的高宏社长在我每跨出新的一步时,总能给予及时跟踪报道。实践证明:一件新生事物,一门新的艺术要能走出去推广,除了个人努力外,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更需要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包装。我想讲好水族的故事 ,也要讲好自己的故事,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鼓励和新闻媒体的支持。一句话,领导是加油站,新闻媒体是冲锋号。水族先生和专家能无私的把水书教给我,我有责任也有信心把水族文化传播出去,请相信:下半辈子我就是水族的人了!
出售四件套卡vx:sjtk666666